俗话说“人老先老眼”。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往往最先出现衰老迹象。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不仅是视觉器官,更是反映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过了50岁,肝肾精气逐渐亏虚,眼睛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浙江省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春姿从中医角度为大家讲解老年眼保健的要诀。
刘春姿介绍,中医将眼睛分为“五轮”,分别对应五脏:眼睑属脾,称为肉轮;两眼角属心,称为血轮;眼白属肺,称为气轮;黑眼珠属肝,称为风轮;瞳孔属肾,称为水轮。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眼睛的问题往往与内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的老年眼病各有特点。干眼症不仅表现为眼睛干涩,还可能伴有异物感、烧灼感,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津液亏损有关。老花眼是看近物模糊,需要佩戴老花镜,这与肝肾精血不足密切相关。白内障表现为视物模糊,如同隔纱看物,多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有关。青光眼会有眼胀、头痛等症状,多与情绪波动、肝气郁结有关。飞蚊症是眼前有黑影飘动,多与肝肾亏虚有关。黄斑病变则会出现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
保健须知
想要保护好眼睛,刘春姿建议老年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很重要,因为肝开窍于目,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眼睛健康。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大怒、大悲。
其次,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看书、看手机,每隔30~40分钟要休息一下,远眺绿色植物。晚上看电视要开灯,避免在黑暗中用眼。外出时最好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
再次,定期检查不可少。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要增加检查频率,因为这些慢性病很容易引起眼部并发症。
最后,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胜于治疗。通过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疏通全身气血、滋养脏腑,能从根本上维护眼睛健康。
饮食调理
推荐以下养生食疗方。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和菊花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菊花清肝明目,两者合用适合长期用眼过度、眼睛干涩的中老年人日常饮用。
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材料:胡萝卜1根,玉米1根,排骨2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后与切块的胡萝卜、玉米、红枣、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玉米含有叶黄素,配合排骨和红枣健脾益胃、滋阴养血,适合视力模糊、眼干眼涩者食用。
黑芝麻核桃糊
材料:黑芝麻50克,核桃仁30克,糯米粉20克,冰糖适量。
做法:黑芝麻和核桃仁炒香后磨成粉,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适量清水调成糊状,煮沸后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
功效:黑芝麻和核桃仁能补肾益精、养血明目,适合肝肾不足引起的眼花、视物模糊。
菊花决明子茶
材料: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
做法:将决明子略微炒香,与菊花一同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适合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红、眼干、头痛等症状。
按摩穴位
眼部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眼疲劳,预防眼病。以下是几个关键穴位的按摩方法。
睛明穴
位置: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操作: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顺时针揉按1分钟,再逆时针揉按1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功效:缓解眼疲劳、干涩,改善视物模糊。
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攒竹穴,轻轻向上推按,持续1~2分钟,感到轻微酸胀即可。
功效:减轻眼睑下垂、眼袋浮肿,缓解头痛眼胀。
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太阳穴,顺时针揉按20次,再逆时针揉按20次。
功效:缓解眼疲劳、头痛,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四白穴
位置:在面部,眶下孔处。
操作: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四白穴,轻轻揉按1~2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缓解眼干、眼涩,预防黑眼圈和眼袋。
鱼腰穴
位置: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腰穴,轻轻揉按1分钟,感到轻微酸胀即可。
功效:改善眼疲劳,缓解眉棱骨痛。(记者 章关春 楼彦)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