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刚打响那会儿,德国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援乌态度冷淡得很,结果在美国连哄带压之下才勉强动起来。
可现在好了,不用人催,德国自己主动援乌, 弹药、坦克、导弹一个劲儿地往乌克兰送,这下反俄动机藏不住了,连“接班美国”的劲头都冒出来了。
西方参战其实已经是既成事实(美媒报道截图)
“爱国者”现在成了乌克兰最期待的装备
德国人这次真把家底掏空了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德国自身防空能力不足为由,对提供更多“爱国者”系统持保留态度。
展开剩余89%但在2025年7月,他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德国与美国达成协议, 将一次性向乌克兰转交5套现役“爱国者”系统。
这意味着德国联邦国防军手中可用的同类系统,将从原有的6套锐减至仅剩1套。
这套唯一的系统,还要承担起保卫整个德国领空的象征性任务。
此举无异于将德国本土的防空安全放到了一个极低的位置。
为了促成这笔交易, 美国承诺将为德国补充新系统,甚至不惜推迟原定交付给瑞士的订单。
这显示了北约核心圈推动战事升级的强烈意愿。
德国的意图,并不仅仅是提供防御性武器。
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陆军少将克里斯蒂安·弗伦丁公开表态,他敦促乌克兰应利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 对俄罗斯本土纵深的机场、兵工厂和后勤枢纽发起攻击,以此来削弱俄军的战争潜力。
这番言论清晰地表明,德国的战略目标已经从帮助乌克兰“顶住”,转变为支持乌克兰“反击”。
柏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北约内部树立更具影响力的领导者形象,彻底摆脱战争初期因援助迟缓而留下的负面印象。
不过,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前提之上: 乌克兰必须是一个能够高效、统一地执行这一战略的稳定实体。
但基辅的现实,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前线没崩,基辅自己先乱了
就在德国将军们伏案研究地图,替乌克兰精心设计反攻路线的同时,乌克兰国内却突然风起云涌。
7月22日,乌克兰国家调查局突然采取行动, 以涉嫌腐败等罪名,逮捕了至少6名高级军官。
与以往不一样,被捕的人里含金量爆表,其中最炸裂的, 就是国民卫队副司令亚历山大·比卢斯。
他可不是个无名小卒,而是在前线拼过命、立过功,被不少乌军士兵视为“硬汉榜样”的战争英雄。
他的落马,就像往军队里扔了一颗定时炸弹,瞬间把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军心搅得七零八落。
要知道,乌克兰国民卫队是一支20万人规模的重装力量,归属内务部,兵种构成复杂得像一锅大杂烩。
正规军、警察、边防,还有不少极右翼民兵和雇佣兵混在其中,一直是乌克兰政权维稳和补充前线兵力的中坚力量。
如今比卢斯被抓,等于在军队里撕开一道口子。
这起事件的严重性,连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局长瓦西里·马柳克都无法忽视。
他罕见地对这种内部清洗行为发出公开警告, 暗示此举可能动摇国家的根基。
军队的动荡迅速传导至社会层面。
从7月22日开始, 基辅、利沃夫等多个主要城市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政府示威活动。
民众对泽连斯基当局的不满,与军队内部的危机形成了共振。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在过去两年中几乎没有变过,那就是利用其庞大的体量和资源,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面对西方不断升级的援助, 莫斯科的选择不是寻求对等的技术对抗,而是加倍投入消耗。
到2025年,俄罗斯的军工体系已经完全转向战时轨道。
其国产化的“天竺葵”-2无人机产量,从过去每月约300架,猛增到每天超过100架,其目标产能更是瞄准了日产500架。
同时,“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和Kh-101巡航导弹的产量也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廉价而大量的无人机和导弹,成为了消耗乌克兰防空力量最有效的工具。
用一枚价值近500万美元的“爱国者”-3拦截弹,去对付一架成本可能不足5万美元的无人机,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消耗”乌克兰,而乌克兰当局的内部清洗行动,正在进行一场效率更高的“自我消耗”。
西方的援助,就这样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德国提供的先进防空系统,本应去保护乌克兰的关键设施,但保护这些设施的乌克兰士兵,却可能因为对基辅的不满而选择袖手旁观。
外部的输血,根本无法弥补内部失血造成的虚弱。
回过头来看,德国在2025年7月的这场豪赌,从一开始就押错了对象。
柏林赌上了自己的国家安全,试图在乌克兰身上实现自己的战略抱负,却忽视了乌克兰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已经出现的深刻裂痕。
当一座堡垒开始从内部腐烂时,再坚固的城墙也失去了意义。
俄乌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决定其最终走向的,可能已经不再是某一件先进武器的交付,也不是某一次战役的胜负。
关键在于,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 能否重新凝聚其内部的共识,维持最基本的政治稳定和军事纪律。
如果内部的分裂和斗争持续下去,那么任何外部援助都将失去意义。
西方的战略也因此被逼入了一个死胡同。
停止援助,乌克兰的防线可能会迅速崩溃。
但继续向一个正在自我瓦解的政权投入巨额资源,更像是一场注定血本无归的投资。
这迫使西方决策者必须重新审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援助一个无法自救的盟友,其最终的意义何在?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发布于:湖南省正规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